九降風


冬日,當大家經過鹿港九曲巷時,是否有種靜暖如春的感覺?九曲巷除了有禦敵功能外,曲折的巷道也可以防止因「九降風」所吹起的滾滾風砂。俗諺說:「九月起九降,臭頭仔無地藏」指說癩痢頭的人,如果遇到九月的「九降風」,一不小心帽子就會被吹走,癩痢頭就無所遁形了。


到底「九降風」是何方神聖?又是如何產生呢?


 


所謂「九降風」九為九月,降是「霜降」 (節氣名,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發生在台灣西北部地區和澎湖地區之間的地形風,由於台灣和中國之間的台灣海峽呈喇叭口型,所以霜降節以後,以蒙古一帶為源地的極地大陸冷氣團南下,隨著海峽的地形灌入,在台灣西北部和澎湖地區帶來強勁的東北季風。隨著冬季的來臨,風速更不斷增強,而台灣海峽地形造成之「風管效應」的助長,十一月至次年一月常出現秒速超過十公尺的強風,月平均風速也都在每秒九.五公尺以上。因為在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前後開始盛行, 所以早在三百多年前,我們的祖先便將這強勁的東北季風稱為「九降風」。      


 


台灣府志中說,農曆九月以後,東北季風開始盛行,甚至連吹一個月不停,俗稱「九降風」。如果秋末和冬初該吹東北季風的時候,忽然風向變得反常,那就有可能颱風要來了,千萬不可以行船。後來還有不少文獻提到九降風的,並說吹九降風的時候,風浪太大,所以不可以行船。


 


廈門志還稱「九降風」為「九橫」。在台灣西北部地區和澎湖地區到現在還流行「冬暴怕尾,春暴怕頭」的氣象諺語,意思是說,冬天,「九降風」是由緩弱逐漸增強的,所以怕後頭強勁的東北季風;而春天,東北季風雖然逐漸減弱了,但是春天冷暖氣流都很活躍,冷鋒十分強,它一旦通過台灣地區時,風向便急遽改變,風力驟然增強,使漁船來不及防備,以致造成海難事件。以現代氣象學眼光來看,這種見解是是有道理的。


        


雖然這種長時期颳不停的「九降風」令人生活不便,卻也是新竹人的最愛。新竹地區盛產米粉,可以藉著風力迅速吹乾米粉,變得更Q、更好吃;在新埔、北埔盛產柿子的地方,也是吹乾柿餅的好幫手;而九降風讓烏魚子的內部更熟透, 吃完之後更是齒頰留香。


       


鹿港居民因防風防砂所建的彎曲巷道,除了所謂「十月風沙飛不入,九天霜雪動難侵」,冬日靜暖如春,贏得「曲巷冬晴」的雅譽外,高聳牆壁圍成的巷道,卻也是街坊鄰居的生活閒話空間,孩童嘻戲成長的溫床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ie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