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nl.org.tw/article/column/hydro/001/0106.htm










「荷葉」&「荷花」




  1. 夏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

       「江南可採蓮,蓮葉荷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讀到這首家喻戶曉的民歌之際,不禁為炎炎夏日帶來一股清涼襲人,無憂自在的感覺,其實我們在台南白河、官田及台北植物園的蓮池間,也不難看見類似的景緻。即使是生活在台灣的現代人們,對於荷花也並不陌生,然而在許多場合中,我多次被問及:「蓮花和荷花有何不同?」這樣的問題,筆者也只能回答:「蓮花」和「荷花」指的都是同一種植物,在「臺灣植物誌」所用的中文命名則標為「蓮(荷、荷花)」。然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徬徨於「荷」與「蓮」的名稱定位,或將睡蓮喚作「蓮花」,像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本文的撰作,便著意於釐清這些問題,期望讓「蓮」「荷」之辨,不再成為植物愛好者的困擾。


                          


   2. 葉柄上具有許多短逆刺                  3. 地下莖(蔤) 


        荷花的學名為Nelumbo nucifera Gaertn.,屬於蓮科(Nelumbonaceae)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泥土中橫走的地下莖,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蓮藕,地下莖的形態有兩種:生長前期的地下莖較為纖細,生長後期的地下莖則變成儲存粗大的形態。葉盾形,葉柄位於葉片的中央。葉在生長初期是漂浮在水面上,成熟期則挺出水面生長。粉紅色的花瓣是最常見的,其它還有紅、白等顏色。花朵中央倒圓錐形的部位是花托,一般稱為蓮篷。蓮子是果實和種子的總稱,植物學上稱為小堅果(nutlet),呈橢圓形,位於花托上凹入的地方。蓮子去殼之後即種子,種皮較薄,帶棕色,我們所吃的「蓮子」是已經除去種皮和胚的「子葉」,顏色呈白色,這是荷花大致的形態特徵。


                            


             5.地下莖(藕)                                4.地下莖(藕)  

        荷花自古就有許多不同的名稱,例如:荷華、蓮花、荷、芙渠(蕖)、芙蓉等,在我國的文獻中很早就有記載,例如:《詩經•鄭風》:「山有扶蘇,隰有荷華。」意思是說在潮濕的水裡生長了荷花這種植物。《詩經•陳風》:「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彼澤之陂,有蒲與蕑。」「彼澤之陂,有蒲菡萏。」這三段句子都指出堤岸邊的水澤中,生長了一些植物,從文句中看起來有四種植物,其實只有兩種,句中的「荷」、「蕑」、「菡萏」指的也都是「荷花」這種植物。


6.  半開的花朵


          然而古人的「荷」與「蓮」則是指其不同的部位,東漢鄭玄的《毛詩鄭箋》:「芙蕖之莖曰荷。」意思是說芙蕖的莖稱作荷,明朝毛晉注解的《陸氏詩疏廣要》:「荷以何(ㄏㄜˋ)物為義,故通于負荷之字。」認為荷有負荷的意思,可以把葉支撐起來。明朝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也有相同的看法:「爾雅以荷為根名,韓氏以荷為葉名,陸璣以荷為莖名,按莖乃負葉者也,有負荷之義,當從陸說。」古人在這裡並沒有把莖和葉柄分清楚,這裡所稱的莖應該是荷花的葉柄才對。不過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則有不同的見解:「荷,扶渠葉。」他認為荷是指荷花的葉子,使得荷所指的部位出現了第二種說法。


        對於「蓮」的說法則相當一致,都是指它的「果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蓮篷(花托)這個部位,例如:《爾雅•釋草》:「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意思是說荷花就是芙渠,它的莖稱作「茄」,葉稱作「蕸」,根稱作「蔤」,花稱作「菡萏」,果實稱作「蓮」,根稱作「藕」,種子稱作「的」,種子的中心稱作「薏」。這裡的蔤和藕都是指根部,其實應是地下莖,而蔤是地下莖生長的前期,較為纖細;藕則為地下莖生長的後期,在蔤的前端明顯膨大變粗的部位。三國時代吳國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也說:「荷,芙蕖;江東呼荷,其莖茄,其葉蕸,其花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蕖,其實蓮。」陸璣和《爾雅》所稱的蓮都是指荷花的果實。


                                    


       8. 白色重瓣的花朵                                     7.  全開的花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陸璣把荷花的花苞叫作「菡萏」,盛開的稱作「芙蕖」,也指出江東地區(即長江下游一帶)把芙蕖稱作荷,晉代郭璞注解的《爾雅》也說:「荷,芙渠,別名芙蓉,江東呼荷。」宋朝邢昺的《爾雅》注疏則說:「芙渠總名也,別名芙蓉,江東呼荷,菡萏蓮華也,的蓮實也。今江東人呼荷為芙蓉,北方人便以藕為荷,蜀人以藕為茄,………此皆名相錯,習俗傳誤,失其正體者也。」


   9. 花瓣掉落後留下蓮篷及雄蕊


        綜合以上古籍所載的訊息,我們得知:荷和蓮最早是分別指稱植物的不同部位,不過日久之後,便形混淆了,現在以「荷」跟「蓮」稱呼整個植株,已成現代約定俗成的習慣了。


  10. 蓮篷中成熟的小堅果---蓮子


         總之:人類欣賞荷花、利用荷花、甚至栽植荷花,在歷史上行之久遠,且隨著當時人們的生活與荷花密切程度的不同,而在命名上有繁簡的差別。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對荷花有充分的利用,從葉、葉柄、地下莖(蓮藕)、蓮篷、花、種子甚至雄蕊的花絲等每一個部位,有些可以食用、有些用於醫藥、包裝或是做為觀賞等之用,顯示出荷花各個部位的實用性,因此命名頗細密。


        談到荷花,我們自然會聯想起文學及繪畫上的荷。正因為「取物比德」的文學傳統下,荷花「中空外直,不蔓不枝」、「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形態特性,也使其成為中國文人首愛的花卉。劉宋山水詩人謝靈運便說到「雖備物之偕美,獨扶渠之花鮮」及宋代理學大家周敦頤《愛蓮說》所云便是最有名的例子。


        末了,談蓮說荷之後,建議大家何不趁著褥暑炎夏,臨池賞荷,或來一盅清涼的蓮藕湯或蓮子羹,以解燠熱,相信您會有個浪漫養生又有深度的夏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ie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