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還記得幾個月之前,一群剛掃完地的學生趁著空閒時間,圍在我的辦公桌旁和我天南地北的聊起天來,聊著聊著季衡蹦出一句:「老師,我覺得你對班上某些人比較好喔!」我相當訝異地反應:「真的嗎?老師對你們都一視同仁啊?你怎麼會這樣說?」接著這個學生舉了個例子「比如說那個珮瑜啊,她作業寫得不好你就可以給她打折,還有上次數學考卷上的題目她的算式有缺點,不完整,我的你就要扣兩分,她的你就不扣分,還用紅筆在旁邊寫上『很不錯,有進步。』這樣真的很偏心耶!」


  我聽了一愣,給了一個相當爛的回答「你功課比較好,不要那麼愛計較嘛!」便草草將這個問題帶過。從那一刻起,我才知道,其實自己對表現欠佳的學生付出的額外關心與鼓勵,孩子們都知道,而且常常被解讀為一種偏心,一種「老師比較喜歡某些人」所表現出的舉動。


        是的,當上課時我問了一個問題,說是答對了要加分,許多孩子舉手,我總是先挑那些不善發言的加分;當考試卷收過來批改,第一名和最後一名的學生寫了相同有缺點的算式,我總是給最後一名的多加了些分數;當班上兩個學生因為一言不合在我面前鬥嘴,我總是要乖巧的那個原諒對方;連六年級的他們畢業了,我寫給每一個學生的卡片上面,也是給那些個背著「單親家庭」重軛的孩子多一點文字上的祝福。


  後來我真的發現,我真的偏心。我給表現差的孩子的鼓勵真的來得多,而且覺得天經地義。而那幾個總是努力、認真、情緒穩定、表現可圈可點的學生,我也會給他們掌聲,但我真正深刻的關愛眼神卻鮮少落在他們身上。是因為他們表現得比較好,所以不需我操心嗎?是因為他們待人處事世故有禮,所以不需要被認同?是他們情緒穩定不哭不鬧,不需要額外的喝采?還是他們比較聰明,所以自己會找到更多的糖果,所以缺我一個不少?明明我是知道,有時候,「好」孩子的傷痕反而最多。


  真是有趣啊,在我受教的那些年代,我也曾經體會過許多老師的偏心。他們在班上成績或者某些方面表現好的學生,會表現出不平等的溺愛。對於表現差的學生常常打著「老師也想讓你好」的態度施以帶點歧視意味的體罰教育。然而這一代在教育中接受了「尊重弱勢」等後現代性強烈的價值洗禮後的我們,竟也在不知不覺之間,墜入了偏見的死角。我們真的也偏愛了某些,忽視了某些,只不過角色對換。

        專家學者認為這只是「操作技巧」的問題,說得很簡單但其實不容易做到。老師也是凡人,總有歡喜好惡,況且給在家庭、社會、別的地方得不到溫暖的孩子多一些關心,起碼可以得到多數家長的認同?或許我可以保自己的原則,並且顧及其他孩子的想法,或許我可以更加就事論事,並且維持教師角色的公平,或許我可以按照教育理論做得更好?不管如何,從今天開始,我應該更謹慎處理才好...2002.08.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nie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