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資料蒐集 (6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何謂自閉症

         自閉症是一種兼具語言溝通障礙人際社會關係障礙環境障礙的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通常在出生後三十個月左右有症狀出現,是一種屬於能夠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障礙類型。導致此種障礙的主要原因係中樞神經系統障礙所引起,出現率約為人口的萬分之五、六左右,男生出現率顯著高於女生,比率約為五:一、自閉症此依名詞最早出現於一九四三年,係由美國著名的精神醫學家堪納(Kanner)所提出,研究歷史迄今近五十年,在國內亦近二十年,民國七十九年殘障福利法修訂,余對象中增列自閉症,民國八十年第二次全國特殊兒童普查中,亦將自閉症列入。顯示自閉症之福利與教育問題已於國內受到廣泛且普遍的重視。


特徵與行為表現

         自閉症的外顯行為,相當多變而複雜,僅就主要特徵與行為表現概述於後:

(一)人際、社會關係方面

         自閉症的人際關係障礙,包括不理人、不看人,我行我素,不了解社會規範,不容易主動和人產生互動、缺乏參與合作性團體活動的能力、缺乏有效與人交談及體貼、同理心等情緒表現。

(二)語言、溝通方面

        自閉症中約有三分之一無口語表達能力。有口語表達能力者,也常有你、我、他等代名詞混用、語法錯誤、語言發展遲緩、缺乏自發性語言、代名詞、抽象語言使用困難等問題存在。在聲音聲調方面,較常人平板、無變化、缺乏情緒的融入,部分自閉症在會話時常有焦點不易契合,談話無法接續等情形發生。另外,肢體語言(包括手勢、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的理解與表達,對自閉症而言也相當困難。

(三)行為與環境適應方面

         自閉症在接受周圍的刺激時,往往因其特殊的選擇性,因此對某些刺激可能視而不賭、聽而不聞不加以反應,也有可能對於某些刺激有過度反應或是執著的現象。由於這種對刺激的接受與反應的異常,導致他們懼怕改變,甚或拒絕改變,而經常希望將熟悉的事物保持在相同不變的狀態下:如出門走固定的路線、坐固定的位置、表現反覆固定的行為、玩固定的玩法;說一成不變的話。。等等都是。自閉症在行為方面,常見的除固執性行為外,自我刺激行為的出現頻率亦相當的高,自我刺激行為係指操作身體某部位而達到焦慮解除,快感獲得等目的的持續反覆的行為,如搖頭、晃手、敲手等等。自我刺激的行為通常較易出現在無所事事、挫折、逃避學習或環境驟然改變的時候。

(四)智力方面

         智力在正常範圍或正常以上之自閉症者約佔百分之十五左右,百分之二時左右屬於輕度智能不足,百分之六十五左右智力在中重度範圍,換言之,自閉症者有四分之三兼具有智能上的障礙。


學習特質

自閉症在學習上常表現出的以下的一些特點:

(一)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

         自閉症者普遍學習意願不高,自發性行為缺乏,常沉溺於自我刺激行為或從事些旁人看來無目的的行為,因此無法自動的學習。

(二)類化困難

         所學知識不易主動應用於日常生活情境中。

(三)固執不易改變

         經常拘泥於同一形式或同一狀態,以至於對於教學上的各種變化產生抗拒與排斥,造成學習上的困難。

(四)對失敗易產生挫折

         自閉症學生常面對難度較高或新的問題而無法達成的時候,常會產生挫折,當挫折出現時,他們通常以自我刺激行為、生氣、尖叫等方式面對挫折,比較少使用其他有效的策略。

(五)注意力無法集中
       易分心。許多自閉症學生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包括注意時間短暫,易被其他刺激吸引而轉移注意力,所以很難注意老師所提示的刺激,或是提供的教材內容。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特徵

口語

(一)理解口語能低落

         有些人完全不能理解,有些則可以理解字面上的意義,但對深澀的片語、雙關語等則無法意會,此外大多數的自閉症兒童有不懂溝通情境的問題。

(二)使用口語方式異常:有以下幾點情形

       1.無語言:通常會被認為聽力有問題或是失語症

       2.立即仿說:有變化的仿說被視為自閉症兒童表

                達溝通的意圖,而沒有彈性的仿說多半不具有

                溝通意圖。

       3.延宕仿說:在一段時間之後喋喋不休的重複某

                些字、成語、句子、整首詩或是歌曲,同樣也

                會有溝通性或是非溝通性之分,而這種行為通

                常和情境、壓力有所關聯。

       4.說話不帶感情:只是在告訴你,而非是和你談

                話,也沒有一般人說話時一問一答、一來一往

                的特性。

       5.無法掌握音調、音量:說話時有如木偶一般,

                十分機械化,無法經由語音的音調、節奏、抑

                揚頓挫來表現情緒或是感受。亦不能在不同的

                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義無法變化:如學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讀

                 音。

        7.代名詞反轉:「你」、「我」、「他」等代名

                 詞有混淆的現象。

        8.不清楚肯定與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

                  較少使用甚或不會使用「是」或「好」。

        9.文法結構不成熟:會使用自己的語言,通常只

                 有常跟他接觸的人才了解其語言所隱藏的涵

                  義。

        10.很少發問

        11.固著性:不會因應情境的變化,而重複的念

                     著某句話。

        12.不會使用因果性的語言:如因為、所以、因

                      此、如果等詞彙。

非口語

(一)不容易理解手勢、表情、姿勢等所傳達的訊

              息。

(二)會使用非語文的溝通方式,如攻擊、傷害自

              己、拉別人的手等,有些行為是不合社會規範

              的。

(三)部分的個案任字能立極佳,且擅長記憶,對於

              敘述性的文章也能夠一字不漏的將它背下來。


與失語症的比較

相似之處

  1.二者的聽力皆正常

  2.二者的聽覺區辨能力都很差。

  3.皆有回饋曲解(feedback distortions),無法修

           正行為。

  4.街可能表現鸚鵡式語言。

  5.均表現出口語表達的障礙及知覺上的困難。

 不同之處

  1.自閉症兒童的行為問題常是持續性的,失語症兒

           童則否。

  2.失語症兒童常試圖以呢喃聲或是手勢和人溝通,

           與人保持極佳的關係,自閉症兒童則多數不知如

           何與人溝通,人際關係很差。

  3.失語症兒童的記憶力差,自閉症兒童有的記憶力

           極佳。


實施溝通、教學的環境

         要有一個愉快而且安定的環境,這個環境應該是接納的、尊重的、關係良好的,並且應該減少限制與體罰,避免緊張與焦慮,的產生。不隨意做未預告的改變,包括每日的流程、教師、教室的佈置等。至於溝通教學的進行,應該做到下列幾點:

1.重視溝通的目的:

         對學生而言:了解老師的指示、表達自己的意

                                    見。

         對老師而言:了解學生的意見、需求,傳達自己

                                    的意見及要求。

2.重視不同的溝通方式:不論是非口語的或是口語

         的。

3.重視溝通的意圖:表面的、內在的、好的、不好

         的。

4.促進溝通的發展:包括溝通的情境、溝通的內容

         等。


語言訓練的目標

         過去我們對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所實施的語言訓

目標大多是要求他們能夠說話,但是現在已經偏重

夠使兒童理解語言中的意義以及能夠表達,因此對

於自閉症兒童的語言訓練首重在加強其語言的理解能

力。


語言訓練的原則

1.不斷的對兒童說話:提供模仿及學習的對象。

2.對著兒童的視線說話

3.選擇配合情境的話題

4.不必重複練習太多次

5.不必特意矯正其發音

6.有耐心的聽他說話


Annie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謂自閉症

         自閉症是一種兼具語言溝通障礙人際社會關係障礙環境障礙的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通常在出生後三十個月左右有症狀出現,是一種屬於能夠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障礙類型。導致此種障礙的主要原因係中樞神經系統障礙所引起,出現率約為人口的萬分之五、六左右,男生出現率顯著高於女生,比率約為五:一、自閉症此依名詞最早出現於一九四三年,係由美國著名的精神醫學家堪納(Kanner)所提出,研究歷史迄今近五十年,在國內亦近二十年,民國七十九年殘障福利法修訂,余對象中增列自閉症,民國八十年第二次全國特殊兒童普查中,亦將自閉症列入。顯示自閉症之福利與教育問題已於國內受到廣泛且普遍的重視。

 

特徵與行為表現

         自閉症的外顯行為,相當多變而複雜,僅就主要特徵與行為表現概述於後:

(一)人際、社會關係方面

         自閉症的人際關係障礙,包括不理人、不看人,我行我素,不了解社會規範,不容易主動和人產生互動、缺乏參與合作性團體活動的能力、缺乏有效與人交談及體貼、同理心等情緒表現。

(二)語言、溝通方面

        自閉症中約有三分之一無口語表達能力。有口語表達能力者,也常有你、我、他等代名詞混用、語法錯誤、語言發展遲緩、缺乏自發性語言、代名詞、抽象語言使用困難等問題存在。在聲音聲調方面,較常人平板、無變化、缺乏情緒的融入,部分自閉症在會話時常有焦點不易契合,談話無法接續等情形發生。另外,肢體語言(包括手勢、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的理解與表達,對自閉症而言也相當困難。

(三)行為與環境適應方面

         自閉症在接受周圍的刺激時,往往因其特殊的選擇性,因此對某些刺激可能視而不賭、聽而不聞不加以反應,也有可能對於某些刺激有過度反應或是執著的現象。由於這種對刺激的接受與反應的異常,導致他們懼怕改變,甚或拒絕改變,而經常希望將熟悉的事物保持在相同不變的狀態下:如出門走固定的路線、坐固定的位置、表現反覆固定的行為、玩固定的玩法;說一成不變的話。。等等都是。自閉症在行為方面,常見的除固執性行為外,自我刺激行為的出現頻率亦相當的高,自我刺激行為係指操作身體某部位而達到焦慮解除,快感獲得等目的的持續反覆的行為,如搖頭、晃手、敲手等等。自我刺激的行為通常較易出現在無所事事、挫折、逃避學習或環境驟然改變的時候。

(四)智力方面

         智力在正常範圍或正常以上之自閉症者約佔百分之十五左右,百分之二時左右屬於輕度智能不足,百分之六十五左右智力在中重度範圍,換言之,自閉症者有四分之三兼具有智能上的障礙。

 

學習特質

自閉症在學習上常表現出的以下的一些特點:

(一)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

         自閉症者普遍學習意願不高,自發性行為缺乏,常沉溺於自我刺激行為或從事些旁人看來無目的的行為,因此無法自動的學習。

(二)類化困難

         所學知識不易主動應用於日常生活情境中。

(三)固執不易改變

         經常拘泥於同一形式或同一狀態,以至於對於教學上的各種變化產生抗拒與排斥,造成學習上的困難。

(四)對失敗易產生挫折

         自閉症學生常面對難度較高或新的問題而無法達成的時候,常會產生挫折,當挫折出現時,他們通常以自我刺激行為、生氣、尖叫等方式面對挫折,比較少使用其他有效的策略。

(五)注意力無法集中
       易分心。許多自閉症學生有注意力方面的問題,包括注意時間短暫,易被其他刺激吸引而轉移注意力,所以很難注意老師所提示的刺激,或是提供的教材內容。



 

自閉症兒童的語言特徵

口語

(一)理解口語能低落

         有些人完全不能理解,有些則可以理解字面上的意義,但對深澀的片語、雙關語等則無法意會,此外大多數的自閉症兒童有不懂溝通情境的問題。

(二)使用口語方式異常:有以下幾點情形

       1.無語言:通常會被認為聽力有問題或是失語症

       2.立即仿說:有變化的仿說被視為自閉症兒童表

                達溝通的意圖,而沒有彈性的仿說多半不具有

                溝通意圖。

       3.延宕仿說:在一段時間之後喋喋不休的重複某

                些字、成語、句子、整首詩或是歌曲,同樣也

                會有溝通性或是非溝通性之分,而這種行為通

                常和情境、壓力有所關聯。

       4.說話不帶感情:只是在告訴你,而非是和你談

                話,也沒有一般人說話時一問一答、一來一往

                的特性。

       5.無法掌握音調、音量:說話時有如木偶一般,

                十分機械化,無法經由語音的音調、節奏、抑

                揚頓挫來表現情緒或是感受。亦不能在不同的

                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義無法變化:如學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讀

                 音。

        7.代名詞反轉:「你」、「我」、「他」等代名

                 詞有混淆的現象。

        8.不清楚肯定與否定的概念:常使用「不」,而

                  較少使用甚或不會使用「是」或「好」。

        9.文法結構不成熟:會使用自己的語言,通常只

                 有常跟他接觸的人才了解其語言所隱藏的涵

                  義。

        10.很少發問

        11.固著性:不會因應情境的變化,而重複的念

                     著某句話。

        12.不會使用因果性的語言:如因為、所以、因

                      此、如果等詞彙。

非口語

(一)不容易理解手勢、表情、姿勢等所傳達的訊

              息。

(二)會使用非語文的溝通方式,如攻擊、傷害自

              己、拉別人的手等,有些行為是不合社會規範

              的。

(三)部分的個案任字能立極佳,且擅長記憶,對於

              敘述性的文章也能夠一字不漏的將它背下來。

 

與失語症的比較

相似之處

  1.二者的聽力皆正常

  2.二者的聽覺區辨能力都很差。

  3.皆有回饋曲解(feedback distortions),無法修

           正行為。

  4.街可能表現鸚鵡式語言。

  5.均表現出口語表達的障礙及知覺上的困難。

 不同之處

  1.自閉症兒童的行為問題常是持續性的,失語症兒

           童則否。

  2.失語症兒童常試圖以呢喃聲或是手勢和人溝通,

           與人保持極佳的關係,自閉症兒童則多數不知如

           何與人溝通,人際關係很差。

  3.失語症兒童的記憶力差,自閉症兒童有的記憶力

           極佳。

 

實施溝通、教學的環境

         要有一個愉快而且安定的環境,這個環境應該是接納的、尊重的、關係良好的,並且應該減少限制與體罰,避免緊張與焦慮,的產生。不隨意做未預告的改變,包括每日的流程、教師、教室的佈置等。至於溝通教學的進行,應該做到下列幾點:

1.重視溝通的目的:

         對學生而言:了解老師的指示、表達自己的意

                                    見。

         對老師而言:了解學生的意見、需求,傳達自己

                                    的意見及要求。

2.重視不同的溝通方式:不論是非口語的或是口語

         的。

3.重視溝通的意圖:表面的、內在的、好的、不好

         的。

4.促進溝通的發展:包括溝通的情境、溝通的內容

         等。

 

語言訓練的目標

         過去我們對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所實施的語言訓

目標大多是要求他們能夠說話,但是現在已經偏重

夠使兒童理解語言中的意義以及能夠表達,因此對

於自閉症兒童的語言訓練首重在加強其語言的理解能

力。

 

語言訓練的原則

1.不斷的對兒童說話:提供模仿及學習的對象。

2.對著兒童的視線說話

3.選擇配合情境的話題

4.不必重複練習太多次

5.不必特意矯正其發音

6.有耐心的聽他說話


Annie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tnl.org.tw/article/column/hydro/001/0106.htm










「荷葉」&「荷花」




  1. 夏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

       「江南可採蓮,蓮葉荷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讀到這首家喻戶曉的民歌之際,不禁為炎炎夏日帶來一股清涼襲人,無憂自在的感覺,其實我們在台南白河、官田及台北植物園的蓮池間,也不難看見類似的景緻。即使是生活在台灣的現代人們,對於荷花也並不陌生,然而在許多場合中,我多次被問及:「蓮花和荷花有何不同?」這樣的問題,筆者也只能回答:「蓮花」和「荷花」指的都是同一種植物,在「臺灣植物誌」所用的中文命名則標為「蓮(荷、荷花)」。然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徬徨於「荷」與「蓮」的名稱定位,或將睡蓮喚作「蓮花」,像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本文的撰作,便著意於釐清這些問題,期望讓「蓮」「荷」之辨,不再成為植物愛好者的困擾。


                          


   2. 葉柄上具有許多短逆刺                  3. 地下莖(蔤) 


        荷花的學名為Nelumbo nucifera Gaertn.,屬於蓮科(Nelumbonaceae)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泥土中橫走的地下莖,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蓮藕,地下莖的形態有兩種:生長前期的地下莖較為纖細,生長後期的地下莖則變成儲存粗大的形態。葉盾形,葉柄位於葉片的中央。葉在生長初期是漂浮在水面上,成熟期則挺出水面生長。粉紅色的花瓣是最常見的,其它還有紅、白等顏色。花朵中央倒圓錐形的部位是花托,一般稱為蓮篷。蓮子是果實和種子的總稱,植物學上稱為小堅果(nutlet),呈橢圓形,位於花托上凹入的地方。蓮子去殼之後即種子,種皮較薄,帶棕色,我們所吃的「蓮子」是已經除去種皮和胚的「子葉」,顏色呈白色,這是荷花大致的形態特徵。


                            


             5.地下莖(藕)                                4.地下莖(藕)  

        荷花自古就有許多不同的名稱,例如:荷華、蓮花、荷、芙渠(蕖)、芙蓉等,在我國的文獻中很早就有記載,例如:《詩經•鄭風》:「山有扶蘇,隰有荷華。」意思是說在潮濕的水裡生長了荷花這種植物。《詩經•陳風》:「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彼澤之陂,有蒲與蕑。」「彼澤之陂,有蒲菡萏。」這三段句子都指出堤岸邊的水澤中,生長了一些植物,從文句中看起來有四種植物,其實只有兩種,句中的「荷」、「蕑」、「菡萏」指的也都是「荷花」這種植物。


6.  半開的花朵


          然而古人的「荷」與「蓮」則是指其不同的部位,東漢鄭玄的《毛詩鄭箋》:「芙蕖之莖曰荷。」意思是說芙蕖的莖稱作荷,明朝毛晉注解的《陸氏詩疏廣要》:「荷以何(ㄏㄜˋ)物為義,故通于負荷之字。」認為荷有負荷的意思,可以把葉支撐起來。明朝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也有相同的看法:「爾雅以荷為根名,韓氏以荷為葉名,陸璣以荷為莖名,按莖乃負葉者也,有負荷之義,當從陸說。」古人在這裡並沒有把莖和葉柄分清楚,這裡所稱的莖應該是荷花的葉柄才對。不過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則有不同的見解:「荷,扶渠葉。」他認為荷是指荷花的葉子,使得荷所指的部位出現了第二種說法。


        對於「蓮」的說法則相當一致,都是指它的「果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蓮篷(花托)這個部位,例如:《爾雅•釋草》:「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意思是說荷花就是芙渠,它的莖稱作「茄」,葉稱作「蕸」,根稱作「蔤」,花稱作「菡萏」,果實稱作「蓮」,根稱作「藕」,種子稱作「的」,種子的中心稱作「薏」。這裡的蔤和藕都是指根部,其實應是地下莖,而蔤是地下莖生長的前期,較為纖細;藕則為地下莖生長的後期,在蔤的前端明顯膨大變粗的部位。三國時代吳國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也說:「荷,芙蕖;江東呼荷,其莖茄,其葉蕸,其花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蕖,其實蓮。」陸璣和《爾雅》所稱的蓮都是指荷花的果實。


                                    


       8. 白色重瓣的花朵                                     7.  全開的花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陸璣把荷花的花苞叫作「菡萏」,盛開的稱作「芙蕖」,也指出江東地區(即長江下游一帶)把芙蕖稱作荷,晉代郭璞注解的《爾雅》也說:「荷,芙渠,別名芙蓉,江東呼荷。」宋朝邢昺的《爾雅》注疏則說:「芙渠總名也,別名芙蓉,江東呼荷,菡萏蓮華也,的蓮實也。今江東人呼荷為芙蓉,北方人便以藕為荷,蜀人以藕為茄,………此皆名相錯,習俗傳誤,失其正體者也。」


   9. 花瓣掉落後留下蓮篷及雄蕊


        綜合以上古籍所載的訊息,我們得知:荷和蓮最早是分別指稱植物的不同部位,不過日久之後,便形混淆了,現在以「荷」跟「蓮」稱呼整個植株,已成現代約定俗成的習慣了。


  10. 蓮篷中成熟的小堅果---蓮子


         總之:人類欣賞荷花、利用荷花、甚至栽植荷花,在歷史上行之久遠,且隨著當時人們的生活與荷花密切程度的不同,而在命名上有繁簡的差別。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對荷花有充分的利用,從葉、葉柄、地下莖(蓮藕)、蓮篷、花、種子甚至雄蕊的花絲等每一個部位,有些可以食用、有些用於醫藥、包裝或是做為觀賞等之用,顯示出荷花各個部位的實用性,因此命名頗細密。


        談到荷花,我們自然會聯想起文學及繪畫上的荷。正因為「取物比德」的文學傳統下,荷花「中空外直,不蔓不枝」、「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形態特性,也使其成為中國文人首愛的花卉。劉宋山水詩人謝靈運便說到「雖備物之偕美,獨扶渠之花鮮」及宋代理學大家周敦頤《愛蓮說》所云便是最有名的例子。


        末了,談蓮說荷之後,建議大家何不趁著褥暑炎夏,臨池賞荷,或來一盅清涼的蓮藕湯或蓮子羹,以解燠熱,相信您會有個浪漫養生又有深度的夏日。


Annie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http://www.tacp.gov.tw/INTRO/FMINTRO.HTM



台灣原住民分布圖

Annie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np.cpami.gov.tw/main_ch.asp


「國家公園」,是指具有國家代表性之自然區域或史蹟。自1872年美國設立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迄今,世界上已有約一百個國家或地區設立了近千座的國家公園。台灣地區自1961年推動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育工作,迄今已相繼成立了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等六座國家公園。


  什麼是國家公園呢?國家公園不同於都市公園、遊樂園,它的設立係保護國家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動植物及史蹟,並提供國民育樂及研究,因此國家公園的存在可達成下列四種功能:


(一)提供保護性的自然環境
(二)保存生物多樣性
(三)提供國民遊憩及繁榮地方經濟
(四)促進學術研究及環境教育












































 

Annie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章 時間與民主

蒸汽的力量
從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理性運動,由標準時間總其成。它的出現,適逢人類控制了一種超越人力和動物力量極限的新能源。導致工業時代來臨的第一個偉大技術進步,也許只是源於茶壺和一個好奇的無名小孩而已。小孩觀察到茶壺蓋子在蒸汽累積的情況下上下震動,發出聲響。如果這麼少量的水在缺乏效率的引導下,就能有如此表現,那麼更多的蒸汽在精確運用之下,該有怎樣的能力呢?旁人認為嘈雜難受的情況,卻有人認為是可以輕易仿製的動能。也許這個小孩就是布蘭卡(Giovanni Branca),他在一六二八年製造了一部粗糙的渦輪機;也許這個小孩是出生於法國,卻不幸被利西琉樞機主教(Cardinal Richelieu)監禁在精神病院的克斯的所羅門(Solomon of Caus),他主張蒸汽的力量可以超越人類或動物。

一六九○年代,謝佛利(Thomas Savery)利用蒸汽推動效率低落的真空「噴泉」唧筒。十年後,經紐康曼(Thomas Newcomen)改良,這種唧筒開始用於抽取英國最深的礦坑積水。

除非將紐加塞爾(Newcastle)愈挖愈深的礦坑積水抽乾,英國新興的鋼鐵工業必定遭遇燃煤不足的嚴重危機。經過半個世紀,日漸普遍的蒸汽動能,以及加上壓縮機後產生的真空收縮力量,結合成有效率的能源,即瓦特(James Watt)和波勒頓(Mathew Boulton)於一七六九年發明的反覆循環蒸汽機。利用這個基本發明,所有的迴旋運動機器,包括鐵路機車,都開始上路運轉了--當然,這還得歸功於瓦特的改良。

標準時間的推動,在蒸汽力量運用於鐵路之後,才算正式開始。從紐加塞爾運出煤炭的經驗,奠定了標準時間真正的發展基礎。一六三○年,年輕的波孟特(Master Beaumont)在泰尼賽(Tyneside)煤礦引進木頭軌道,可以讓一匹馬一次拉上六十蒲式耳(bushel,一蒲式耳約三十五公升)的煤炭。容量或效率的增加,都是間接的時間問題。一七六七年,鑄鐵軌道引進煤礦場,否定了當時普遍的想法:光滑的輪子在更光滑的鐵軌上,「自然」會滑落而無法抓緊,一位礦場工程師傑索普(Master Jessop)在鐵輪上加裝了增加穩定性的內部凸緣。第一條真正的「鐵路」--索雷鐵道--在一八○一年取得特許。

在全然倚賴馬匹和帆船的時代,時間和距離是訊息溝通的實質障礙。當時沒有技術發表會,也沒有年度學術會議。設計和工作模型的傳播,雖非全然不可能,也相當困難。恰當的企業家在恰當的時刻遇到恰當的工程師,全憑運氣。在兩百年之中,這種幸運的地點之一,就是紐加塞爾附近泰尼河谷(Tyne River Valley)的煤礦場和礦坑。實際需求、發明精神和資金碰巧於此地會合。在這兩世紀之中,緩慢發展加上偶爾的新發現所顯示的,正是在未開發時代創造共同發展的難度。縱然在紐加塞爾如此狹窄的地方,也不例外。

使用蒸汽最初只是補足馬匹的力量,終至完全取代馬匹。結果,商人發展出成本和生產的新模式、低成本高產量的新夢想,以及廣大市場的迅速運輸方式。例如在十九世紀初,從實際經驗得知,每年維持一匹馬的成本約為非熟練工人工資的四倍。降低對於馬匹的倚賴,絕對是社會和經濟史上的重大時刻。新的商業方程式開始降低任何「自然的」--也就是常識的或世代相傳的--能源成本。若問及在地層下倚賴馬匹的礦場活動中時間何在,簡短的答案是「機械利益」。經過的時間等於距離除以速率。速率受到動能增加的影響,隨著動能的增加而增加;時間減少,感覺上距離也跟著縮短。速率和動能--鐵路加上蒸汽--的緩慢增加,侵蝕了馬匹和帆船動力的標準,最終及於太陽本身衡量時間的標準。新觀念和新方法以不同速度殊途同歸地締造了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新認識。兩個世紀穩定細微的發現,促成了鐵路機車的往覆式蒸汽機和鐵軌。於是改變的步調出現了幾何級數的躍進。

時間的發明者
浪漫時期將生命定義為靈感的「機械」和「有機」來源之間的競爭,終結浪漫時期的工業革命初期(瓦特和濟慈都於一八一九年去世),挑戰了這個定義--至少提出了新定義。《評論季刊》(Quarterly Review)則於一八二五年勇敢又短視地貶損了這項挑戰:「有什麼看法比認為火車會以馬車兩倍的速度前進更荒謬呢?」

答案於四年後的一八二九年十月六日出現。史蒂文生(Stephenson)的「火箭」(Rocket)以十哩時速拖著二十一噸貨物在一天內前進七十哩,贏得比賽並獲得獎金五百英鎊。當天在英格蘭的雨山︵Rainhill︶,出現了俗世革命的「大霹靂」。赫胥黎於一九三六年發表的文章〈時間與機器〉(Time and Machine)說得非常清楚:「瓦特和史蒂文生發明鐵路機車,成為時間的發明者。」不到二十年,鐵路在不列顛造成的變化,促使全國團結在皇家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的標準時間之下。

從一八三○年以後,海陸旅行速度呈幾何級數增加:四倍、十倍到一百倍。文化史家艾佛岱在著作《最早的現代人》(The First Moderns)中,把這種速率稱為「變化速率中的變化」。一八二八年,史蒂文生發明火車的前一年,偉大的英國天文學家赫瑟爾(John Herschel)提出計算天文時間的第一次修訂版。其實這次修訂對於日常生活毫無影響;然而在基本精神及獨立推理方面,可視為工業界研究時空連續問題的反應。八年後,湯瑪士.阿諾(Thomas Arnold)雯臚@次親眼目睹火車經過拉格比(Rugby)鄉下,在日記中寫下:「封建制度已經永遠消失了。」幾何級數變化方程式中兩端的影響,使建立在過去時空連續基礎上的制度無法生存。

標準時間是在交互依賴的科技中秘密運作的系統。採用標準時間對商業發展的重要性,如同電梯的發明之於都市的發展。就時間和工業發展而言,不列顛躍居世界領導地位將近四十年的歷史,可說始於採用標準時間之際。一八五○年代,也就是採用標準時間的最初十年,是不列顛飛黃騰達的世代。

自然和理性的衝突
在維多利亞時代,宗教信仰和科學、有機體和機械之間的古老衝突,一般視為思想模式而非只是能源的衝突,當時的人分別稱之為「自然」和「理性」。自然派認為,人類居住於上帝創造、監督,由固定不變的自然法則維持的宇宙之中。在自然世界中,時間是根據聖諭設定的太陽正午來計算。想要挑戰天啟真理的想法,或將信心誤置於人造事物的人,都遭到「虛榮自負」的批評。科學、工藝技術、研究、創造機械及標準時間,都是虛榮自負之舉。而在理性模式下,虛榮自負(人類對於自己發明事物的崇拜)則取代了自然的上帝。進步--而非奴役--成了人類和社會的目標。標準時間取代了上帝大部分的功能,也設定了貿易和商業、公正和慈悲的標準。

西方科學及外交界定義的標準時間是公約和契約的時間,凌駕於各地土著的時間之上:印度人、佛教徒及農漁夫的破曉時間,回教徒和猶太人的日落時間。標準時間的一天從午夜開始,避免了自然日出日落的不規則時間。標準時間是可預測且精確的神,不再是陰鬱的死神、管理勤惰的道德會計師,而是有禮的維多利亞紳士。他準時於午夜到格林威治上班,永恆而無間斷。他擦亮機械、旋緊活塞、閱讀儀表,然後才上床就寢。他和清教徒一樣勤奮。他希望你準時上班,還希望你遲到時感到內疚。

一八三四年,美國人溫南斯(Ross Winans)發明鐵路台車:獨立懸吊,由四個輪子組合架設在鐵路車廂前後。英美兩國的歷史在此分道揚鑣。對十九世紀最具支配力的工藝(蒸汽)影響最大的運用(火車)各異其趣,締造了不同的旅行觀念和大眾運輸設計。歐洲和美國文明的主要差異,可依據一項微細的設計因素加以預測。

台車採取雙軸設計,使美國的車廂更穩定,因而可以加長及增加重量。穩定性使美國車廂可在彎曲的軌道上通行,開放式座椅有如體育館的露天座位,中間還加裝火爐,旅客可以在車廂中自由走動。歐洲車廂採取雙輪、直軸的設計,限制了車廂的長度和重量,完全消除鐵軌盤旋曲折或拐彎的可能性。它們像一列連接的篷車,獨立車廂各有六個座位,車門只能對準月台開啟,車廂之間互不相通。

雖然美國的工資較高,地價卻比西歐低廉,工程師不必刻意設計較快和較短的路線,也不必規避長橋和隧道。因此即使工資較高,美國鐵路的造價只有歐洲的三分之一。也因此,鐵路可以沿著河岸建造,和汽船競走,和運河平行,直到抵達最便宜的造橋地點。一八六五年,蒲爾曼(George Pullman)開始製造豪華車廂、餐車和臥鋪車,充分利用台車的穩定性和美國人喜歡長途旅行的特性。歐洲的工程師則將注意力集中在更快、更直、更短,以及更低的成本。就鐵路而言,歐洲成為速度之家,美國則是豪華之家。

Annie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倫敦的地下鐵是在1863年通車的,是全世界第一座地下鐵喔!在美國地下鐵
通常叫Subway,但是在英國Subway卻是指地下道,Underground才是指倫敦地鐵
,Tube是比較口語化的稱呼。
倫敦地鐵以顏色做區分共有11條,每條線又分相反兩方向(例如有向西和向東兩方向),通常在月台牆壁上會有一張本站地鐵的圖表,因為同一月台來的車有時會有不同,下一站也可能會有不同,所以除了要注意你是要搭那一方向的地鐵之外,也要注意來的車子是不是你所要搭的。
倫敦地鐵四通八達,地鐵站密度全世界第一!走沒幾步就碰到地鐵站(快跟在台灣7-11一樣密集啦!),所以在倫敦坐地鐵真是再方便不過了。
倫敦地鐵因其歷史悠久,也可以成為重要觀光據點喔!一般旅行團是不會設計台灣觀光客坐地鐵的,所以如果你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坐坐看,保證不比台北捷運差喔!
這裡可以download倫敦地鐵詳細地圖喲!(undermap.zip / 293KB)
http://travel.wolfnet.com.tw/uk/undermap.zip

Annie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蒸汽船


   
在瓦特改進蒸汽機後不久,1787年美國發明家菲奇就把蒸汽機用做船舶的動力,製成了第一艘輪船。現在人們通常認為輪船是美國工程師富爾發明的。
  富爾頓曾經請求法國皇帝拿破崙支持他研製輪船,並且說明法國可以用以蒸汽機做動力的艦艇立一支艦隊,打敗海上強國英國。但是拿破崙沒有支持他。後來,他認識了當時美國駐法公使利文斯頓,對方也正想發明輪船。二人志同道合,越說越投機。最後,利文斯頓竟招富爾頓做了自己的女婿,使富爾頓在輪船研製上獲得了可靠的經濟後盾。
  富爾頓和利文斯頓在許多人的幫助下,在法國建造了一艘輪船,於1803年8月9日有巴黎的塞納河上進行試航。這艘輪船長70英尺,寬8英尺,外輪直徑地2英尺,並安裝一台8馬力的蒸汽機,儘管這船結構簡單,樣子奇怪,但它畢竟是一個新生產物不幸的是,在準備試航的前一天晚上這艘輪船被狂風摧毀沉入了河底。
  1807年,在美國紐約哈得遜河上,富爾頓又造了一艘名為"克萊蒙特"號的輪船,他對"克萊蒙特"號做了最後檢查之後,決定於8月17日在哈得遜河上試航。並邀請各界人士前來觀賞.
  富爾頓一聲令下,機房裏機聲大作,煙囪冒出濃濃的黑煙,兩側的水輪拍擊著河水,蒸汽船在富爾頓的親自駕駛下緩緩開動了!經過了32小時的航行,"克萊蒙特"號從紐約勝利到達相距240公里的上游小城爾巴尼。而以前的人力船隻航行這段路程,即使趕上順風天氣,也得48小時。從此,"克萊蒙特"號成了哈得遜河上的定期班輪,來往于紐約與阿爾巴尼城之間。
  富爾頓這次試航的成功,正式揭開了航運史上輪船時代的序幕.

Annie y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